科研干货丨血液样本前处理方法的对比评论

血样样本前处理方式对比分析


在上一期推文中,小编介绍了“基质效应对LC-MS/MS定量的影响”,分析基质效应对生物样品定量的影响。

这一次小编就和大家对比目前常用的血液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。让你可以选择合适前处理方法,有效去除基质干扰成分。

常见方法


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包括液液萃取(LLE)、固相萃取(SPE)及蛋白沉淀(PP),为达到更好的提取效率,可单独使用,也可联合处理。

微信图片_20190813134221.jpg


LLE

液液萃取法

液液萃取法是一种高效提取、可有效去除基质干扰成分的前处理方式,但此方法需要消耗大量溶剂,且在氮吹浓缩步骤中需要消耗大量时间,极性较大的物质和离子化合物很难被提取。


微信图片_20190813134242.jpg


SPE

固相萃取法

SPE法可获得较为干净的提取物,且回收率高。然而,SPE的方法开发通常耗时很长,而且步骤繁杂。SPE最大的缺点在于去基质效果很大程度依赖于色谱行为,即经SPE处理残留的基质成分通常具有与待测物相似的色谱行为。因而,这些残存的干扰物在与待测物的共洗脱作用下,仍可导致离子抑制。SPE还可以产生富集待测物的效果,但同时也可导致基质干扰物的富集,因此,优化SPE的处理步骤及过程变得尤为重要。

微信图片_20190813134246.jpg


PP

蛋白沉淀法

PP作为一种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,可以去除血液样本中98%的蛋白质,但该方法沉淀效果不佳,待测物回收率低,因此常作为SPE的前处理步骤。PP不能去除生物样品中任何水溶性组分,因此基质成分得不到充分消除,且蛋白会吸附待测物质,严重时可吸附90%以上的待测物,大大降低检测灵敏度。

微信图片_20190813134249.jpg


LLE、SPE、PP优缺点大对比

微信图片_20190813134252.jpg

其实,你还有更好的选择~

广东联捷自主研发的“新一代快速血药萃取利器”——eETray ,易萃血样萃取柱(盒)作为血药浓度前处理新方式,结合蛋白沉淀法的快速沉淀优势及固相萃取法的高效提取效率,采用过滤式前处理方式,仅需微量上样-沉淀过滤-收集滤液三步简单操作,实现生物样品前处理的全部过程,且重现性好、回收率高。

重现性试验

为考察该产品的结果重现性,由两位分析人员采用eETray萃取法分别对氯吡咯雷和利血平进行重复样品的回收率测定(n=8),结果显示重现性良好(RSD%<10%)。

微信图片_20190813134255.jpg

两位分析人员的测试结果如上图所示,结果显示,eETray血样萃取柱对氯吡咯雷、利血平的回收率均符合生物样品方法学验证的相关指导原则,且重复实验结果显示,二者测试的回收率结果的RSD(%) 均小于10%,显示结果重复性良好。


回收率实验

采用eETray萃取法及蛋白沉淀法对七个化合物(包括二甲双胍、右美托咪定、卡马西平、拉莫三嗪、西替利嗪、头孢硫脒和利血平)的加标血样进行样品前处理得到的回收率数据。

微信图片_20190813134258.png
微信图片_20190813134301.png

以上图表显示,七种药物在两种处理方法下,除二甲双胍外,eETray萃取法的回收率均高于蛋白沉淀法。


优势总结

1. 步骤简化,相对传统办法节省90%以上前处理时间;

2. 回收率高,绝大多数药物的回收率高于80%;

3.重现性好,与蛋白沉淀法效果近似。

微信图片_20190813134304.png

了解更多关于eETray信息